电厂EDI电除盐出水水质电导率国家标准
2025.09.10 浏览量:48 次
在电力行业中,电除盐(ED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水质纯度,确保电厂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0-2013 火力发电厂发电除盐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电除盐水处理装置的出水水质应符合严格的国家标准。依据《GB/T 12145-2016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中对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规定,电厂EDI电除盐出水水质电导率国家标准在25℃条件下的电导率应≤0.40 μS/cm,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电厂EDI电除盐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除盐(Electrodeionization,简称EDI),又称连续电去离子技术,是结合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树脂的深度水处理工艺。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DL∕T 1260-2013 火力发电厂电除盐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该技术在直流电场驱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水中离子通过填充在膜间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加速迁移至浓水室,从而实现水的持续纯化。
与传统混床不同,EDI无需酸碱再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化学废液,属于绿色环保的高纯水制备方式。其典型应用环节位于反渗透(RO)系统之后,用于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微量离子,确保出水达到锅炉补给水的高标准要求。在现代大型火电机组中,EDI系统已成为高纯水制备的核心单元之一。
电厂EDI出水的电导率国家标准是多少?出自哪个文件?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 1260-2013 火力发电厂电除盐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第7.4.3.3条,出水指标。电除盐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应符合合同要求,同时满足GBT12145 中锅炉补给水 质量标准要求。
根据《GB/T 12145-2016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第8条“锅炉补给水质量标准”,锅炉补给水的质量应能保证给水质量符合标准,除盐水箱出口的电导率(25℃)应控制在 ≤0.40 μS/cm。该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是当前国内火力发电厂水汽质量管理的权威依据。标准明确指出,该指标适用于锅炉过热蒸汽压力大于等于5.9 MPa的机组,涵盖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机组,确保水汽系统在高温高压下长期稳定运行。
为什么电导率是评估EDI出水水质的关键指标?
电导率直接反映水中离子总量,是衡量高纯水纯度的最核心参数。在电厂系统中,一旦EDI出水电导率异常升高,意味着水中可能混入Cl⁻、SO₄²⁻、Na⁺等腐蚀性离子,这些杂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极易引发锅炉管壁结垢、点蚀甚至爆管事故。
据电力工业部门统计,因水质不达标导致的锅炉腐蚀事故占非计划停机事件的18%以上(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年鉴2023》)。当电导率超过0.40 μS/cm时,水中离子浓度已接近1 ppb(μg/L)级别,足以对金属材料造成电化学腐蚀风险。因此,实时监测EDI出水电导率,是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实现对EDI出水电导率的精准监测?
高纯水环境对电导率测量设备提出极高要求。普通电导仪测量下限通常为1 μS/cm,无法满足≤0.40 μS/cm的检测需求。专业设备需具备亚μS/cm级灵敏度。
以赢润集团ERUN-SZ4-A-A4A型水质微量电导率在线分析仪为例,其技术参数如下:
测量范围:0.001~2000 μS/cm(多量程自动切换)
分辨率:0.001 μS/cm
精度:±1.5% F.S.
符合标准:JJG 376-2007、GB/T 11007-2008
该类设备采用四电极传感器设计,抗极化能力强,适用于超纯水、核电站一回路水等低电导率场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每分钟一次的数据采集,结合DCS系统实现超标自动报警,提升运行智能化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电厂EDI电除盐出水水质电导率国家标准的相关介绍,根据《GB/T 12145-2016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除盐水箱出口电导率(25℃)应≤0.40 μS/cm。通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导率监测设备,电厂可以有效地监测和管理EDI电除盐水处理装置的出水水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赢润集团的ERUN-SZ4-A-A4型水质微量电导率在线分析仪,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可靠的水质监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