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了解更多
在线咨询

环境应急监测9种典型有毒气体与国标限值速查


2025.11.20 浏览量:23 次
环境空气应急监测需要检测哪些有毒有害气体?依据《HJ 872-2017 环境空气 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监测 电化学传感器法》可知,环境空气应急监测通常需重点检测氯气、硫化氢、氯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光气、氟化氢、氨气和二氧化硫这9种国家明确规定的有毒有害气体,同时也应根据事故类型灵活扩展监测范围。
突发事故环境应急检测现场
国家标准规定了哪9种必测有毒有害气体?
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标准《HJ 872-2017 环境空气 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监测 电化学传感器法》,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应急监测,至少应覆盖以下9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氯气、硫化氢、氯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光气、氟化氢、氨气、二氧化硫。该标准明确了每种气体的检测方法、技术要求与职业接触限值,是当前国内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依据。
气体名称
职业接触限值(MAC/PC-TWA)
主要健康危害
氯气
MAC 1 mg/m³
上呼吸道及眼刺激
硫化氢
MAC 10 mg/m³
强烈黏膜刺激,神经毒性
氯化氢
MAC 7.5 mg/m³
上呼吸道刺激
一氧化碳
PC-TWA 20 mg/m³(非高原)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缺氧
氰化氢
MAC 1 mg/m³
头痛、恶心、甲状腺影响
光气
MAC 0.5 mg/m³
肺损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氟化氢
MAC 2 mg/m³
呼吸道、皮肤、眼刺激,肺水肿
氨气
PC-TWA 20 mg/m³
上呼吸道刺激
二氧化硫
PC-TWA 5 mg/m³
呼吸道刺激

为什么这9种气体成为应急监测重点?
这些气体广泛存在于化工泄漏、火灾爆炸、工业事故等突发环境事件中,具有高毒性、易扩散、对人体有迅速且严重危害的特点。例如,氯气在低浓度下即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高浓度暴露可致命;硫化氢在超过10ppm时即对神经产生毒害,100ppm以上可迅速致死。同时,这些气体大多具有刺激性气味,但部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却是无色无味,极难察觉,必须依赖专业设备检测。

除国标规定的9种气体外,还需关注哪些?
在实际应急监测中,监测种类不应局限于标准中的9种气体。例如,在石油化工事故中,还需考虑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农药或医药厂泄漏中,可能释放出有机磷气体、氨气衍生物等;在火灾现场,一氧化碳、氰化氢往往浓度极高,是致死主因。各地环保、应急管理部门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方生态环境局,也常根据事故类型发布定制化的监测方案,建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扩展检测气体种类,有时需覆盖至20种甚至更多。

如何实现高效精准的多气体应急监测?
目前,市面上已有集成多气体检测功能的高科技设备,如赢润集团推出的ERUN-QB9609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该设备基于《HJ 872-2017》标准,采用多组高精度电化学传感器,能快速定性与半定量检测上述9种有毒气体,还能扩展至24种气体,同时监测温湿度、PM颗粒物与气象参数。设备支持声光振动报警,便于第一时间警示风险,适合一线应急人员深入污染区域开展快速排查,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保障救援安全。
环境空气应急监测便携式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器
以上就是关于环境空气应急监测需要检测哪些有毒有害气体的相关介绍,环境空气应急监测并非“一刀切”,而是应根据事故类型、排放源特性、气象条件灵活调整。掌握必测气体、理解其危害与限值、配备合适的高精度仪器,是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公众与环境安全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