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了解更多
在线咨询

水质微量电导率仪在纯水中的应用|半导体制药电力精准监测指南


2025.11.28 浏览量:21 次
水质微量电导率仪在纯水中的应用!纯水的理论电导率仅为 0.055 μS/cm(25℃),这意味着水中几乎不含可导电的离子。一旦有微量杂质(如CO₂、Na⁺、Cl⁻等)进入,电导率会迅速上升。水质微量电导率仪专为检测超低离子浓度水体而设计,在25℃下可准确测量低至0.001 μS/cm的电导率,远优于普通电导率仪(通常下限为1 μS/cm),可在纯水系统中灵敏捕捉ppb级离子变化,是制药、半导体、电力等行业保障高纯水质量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
水质微量电导率仪在纯水中的应用
纯水为何必须用微量电导率仪监测?
超纯水在25℃的理论电导率仅约0.055 μS/cm,相当于电阻率18.2 MΩ·cm。此时哪怕溶入几ppm的CO₂或痕量Cl⁻、SO₄²⁻,电导率也会显著上升。普通电导率仪量程多在1 μS/cm以上,无法分辨0.01 μS/cm以下的变化。微量电导率仪可探测0.001 μS/cm级信号,相当于检出水中约0.05 ppb的NaCl当量离子(依据《GB/T 6908-201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电导率的测定》换算),让树脂失效、膜污染、外源污染无所遁形。

它能捕捉哪些关键水质风险?
在纯水链路中,它像“水质哨兵”:

离子交换树脂穿透:出水电导率从0.06突升至0.2 μS/cm,提示再生或更换。
RO/EDI效能下降:脱盐率降低1%,电导率可升高0.02–0.05 μS/cm。
CO₂侵入:敞开取样30 s,电导率可由0.055升至0.2 μS/cm(实验数据见《Water Research》Vol.45, 2011)。
金属腐蚀产物:Fe³⁺≥1 ppb即可令电导率增加约0.003 μS/cm。
不同行业的关注点与数据门槛
行业/用途
关键指标
对应电导率(25℃)
参考标准
半导体UPW (EW‑I)
电阻率≥10 MΩ·cm
≤0.1 μS/cm
SEMI F63‑0918
注射用水(WFI)
药典限值
≤1.3 μS/cm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681
超临界锅炉给水
氢电导限值
≤0.15 μS/cm
DL/T 502.29‑2019
实验室超纯水
理想值
≈0.055 μS/cm
ISO 3696:1987 Grade I

典型仪器如何做到超低量程测量?
以赢润集团研发生产的ERUN-SZ4-A-A4A型水质微量电导率在线分析仪为例,遵循《JJG 376‑2007 电导率仪检定规程》与《GB/T 11007‑2008 电导率仪试验方法》设计:

量程0.001–20 μS/cm,分辨率0.001 μS/cm,精度±1.5%F.S。
电极常数K=0.01 cm⁻¹钛合金镀铂黑,降低极化误差。
Pt1000测温+非线性温度补偿(0.15%/℃),读数自动归一至25℃。
IP68防护、316L材质、耐压≤0.6 MPa,适配浸入/流通/管道安装。
信号4–20 mA/RS‑485+双继电器,直连PLC/DCS,实现高/低限报警与趋势分析。
水质微量电导率在线分析仪
以上就是关于水质微量电导率仪在纯水中的应用的相关介绍,微量电导率仪把看不见的离子世界变成可量化的数字,用0.001 μS/cm的分辨率守住纯水系统的安全与纯净底线,让半导体良率、药品无菌、锅炉寿命与科研数据可靠性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