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乐园水质标准全解析:GB 37488-2019如何守护你的健康
2025.09.12 浏览量:28 次
水上乐园作为夏季热门的娱乐场所,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健康。水上乐园作为人工游泳池的特殊类型,其水质卫生需严格遵循《GB 37488-2019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该水上乐园水质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确12项核心指标,包括浑浊度≤1 NTU、pH值7.0~7.8、游离性余氯0.3~1.0 mg/L等,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 来了解一下水上乐园水质国家标准以及监测仪器吧!
水上乐园属于公共场所?它的水质标准究竟参照哪份国标?
水上乐园作为人工游泳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水质管理严格遵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7488-2019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该标准自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替代了旧版相关卫生规范,明确将水上乐园纳入“人工游泳池水”管理范畴。同时该标准是国内目前针对包括水上乐园在内的公共水域卫生管理的最权威、最具体的国家级规范,为全国范围内的水上乐园运营方提供了统一的检测依据与卫生红线。
水上乐园水质要达到哪些核心指标?数值是多少?
《GB 37488-2019》对水上乐园水质提出了多达12项关键卫生指标,每一项都有严格数值限制,以下为核心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
标准范围或限值
|
说明
|
浑浊度
|
≤1 NTU
|
反映水的清澈程度,数值越低越透明
|
pH值
|
7.0 ~ 7.8
|
最适宜人体皮肤接触与消毒剂作用的酸碱环境
|
游离性余氯
|
0.3 ~ 1.0 mg/L
|
用于持续杀菌,保障水质卫生
|
化合性余氯
|
≤0.4 mg/L
|
避免过高余氯产生刺激性气味与不适
|
浸脚池游离性余氯
|
5 ~ 10 mg/L
|
专门用于脚部消毒池,杀灭外部带入细菌
|
臭氧浓度
|
≤0.2 mg/m³
|
若使用臭氧消毒,需控制释放量以确保安全
|
氧化还原电位 (ORP)
|
≥650 mV
|
衡量水体氧化能力,辅助判断消毒效果
|
氰尿酸
|
≤50 mg/L
|
常见于含氯消毒副产物,过量有潜在健康风险
|
尿素
|
≤3.5 mg/L
|
反映人体代谢物污染程度
|
菌落总数
|
≤200 CFU/mL
|
微生物总量控制,避免水体污染
|
大肠菌群
|
不得检出
|
重要肠道致病菌指标,必须为零
|
其他毒理指标
|
按 GB 5749 执行
|
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
|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水上乐园日常水质监测与管理的核心框架,确保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不会因水质问题引发皮肤刺激、眼部不适或感染风险。
为什么这些指标如此重要?它们分别保护什么?
水质的浑浊度影响视觉体验,更关系到病原微生物的隐藏风险;pH值则直接影响消毒剂的效果与人体皮肤的耐受度,偏离范围可能造成皮肤干燥或刺激。游离性余氯是保障水质卫生的核心手段,但过高会引起呼吸道与皮肤不适,因此必须控制在0.3~1.0 mg/L之间。尿素是人体汗液与尿液中的主要成分,超过3.5 mg/L说明水质可能受到较多人为污染。而大肠菌群的“不得检出”则是杜绝水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关键防线。
水上乐园如何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控与合规管理?
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水上乐园开始引入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如赢润集团研发生产的ERUN-WQS-6020多参数泳池水质在线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连续监测包括余氯、pH、浊度、ORP、温度等关键指标,数据精准、响应迅速,有助于运营方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水质异常,避免因水质波动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类智能监测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增强了游客对于乐园卫生安全的信任感,是未来水上乐园标准化运营的重要趋势。
国家与地方如何监管水上乐园水质?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GB 37488-2019》等法规,定期对水上乐园开展水质抽检与现场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水上乐园,监管部门可依法责令整改、停业整顿甚至处罚,确保游客玩得安心、游得健康。
同时,国家鼓励水上乐园运营单位建立自检+第三方检测+智能监测三位一体的水质管理体系,推动行业整体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水上乐园水质国家标准以及监测仪器的相关介绍,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水上乐园作为人工游泳池类型,其水质需满足浑浊度≤1 NTU、pH值7.0~7.8、游离性余氯0.3~1.0 mg/L等关键指标,确保游客免受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危害。通过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结合现代监测技术与管理手段,水上乐园不仅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体验,也能推动整个休闲娱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